简介
演奏家简介: 江崎昌子,日本钢琴家,1970生于日本大阪。她在10岁时与大阪维尔交响乐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钢琴协奏曲。 她毕业于东京的桐朋学院大学,并在华沙萧邦音乐学院师从黑塞教授。在学习期间,她成功地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获第6届M.Magin国际比赛(1995年巴黎)奖,第4届K.Szymanowski国际比赛(1997年波兰洛兹)Szymanowski作品最佳演奏奖和特别奖,第21届国际大赛德彪西前奏最佳演奏奖(1998年,意大利,塞勒诺),并在波兰、捷克、法国、乌克兰、立陶宛、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和日本举办音乐会。 曲目 1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1. Allegro maestoso 2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2. Romance : Larghetto 3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3. Rondo : Vivace 4 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Op. 46
作曲家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品简介: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作品共3个乐章 : 1. 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 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 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
... 展开